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華僑港澳臺聯考(含2024年錄取分數線)
2024年11月26日1141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院校簡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學校先后兩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設有研究生院和13個學院。 學校有兩個校區:學院路校區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區學院路,沙河校區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園區。兩校區占地518畝。 目前在校學生1.8萬余人,其中本科生8700余人,碩士生7800余人,博士生1800余人。 學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1931年,更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1938年,學校西遷并與東北大學、北洋大學、北平大學的工學院聯合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焦作工學院復校并于1949年回遷焦作。1950年學校遷至天津,更名為中國礦業學院。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采礦科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學校因此聚集了全國一流的采礦科學技術人才。1953年,學校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1970年,學校遷至四川合川,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學校在江蘇徐州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同時在北京學院路原址設立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0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 年,經中央編制部門批復同意,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獨立辦學。1997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6 年成為“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成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110余年來,經過一代代礦大人的努力奮斗,學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學力行”的校訓,鑄就了中國能源工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獨特的精神文化品格。面向未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深化改革、強化特色、提高質量、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學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學。 備 注: 聯系部門:本科招生辦公室 聯 系 人:李禮 咨詢電話:010-62331534 傳 真:010-82381241 招生網站:http://zb.cumtb.edu.cn 郵 箱:kyzb@cumtb.edu.cn 院校地址:北京市 海淀區學院路丁11號 郵政編碼:100083 本科計劃招生數:普通類 文史類 2人;理工類 3人 001 行政管理(文史類) 002 工商管理類(理工類) 心葉 · 2008 年,心葉創始人兼校長張志軍教授一名香港籍學生和兩名臺灣籍學生聯考數學,自此開啟了港澳臺聯考課程的征程。2010 年底,心葉教育港澳臺聯考全日制課程正式啟動。從 2011 屆全日制 2 人、周末班 3 人,發展至 2024 屆全日制班 93 人、周末班 13 人,全日制班人數逐年穩步攀升。自 2011 屆至 2024 屆這十四年間,心葉教育共培養學生 930 人,其中有 2 人考入清華大學,9 人考入北京大學,22 人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5 人考入復旦大學,4 人考入中國人民大學,7 人考入浙江大學,1 人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 人考入南京大學,33 人考入武漢大學,18 人考入同濟大學,22 人考入上海財經大學,15 人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21 人考入中山大學……在這些學生中,650 分以上者達 64 人,600 分以上者有 262 人,高分比例在全國獨占鰲頭。2018 屆,心葉七校班李享榮登當年理科全國狀元寶座。2020 屆,心葉七校班李卓斬獲當年理科全國榜眼殊榮。 想要獲取更多華僑港澳臺聯考資訊?那就關注港生升學規劃公眾號吧!這里有你所需的豐富聯考信息和專業的升學規劃指導,為你的升學之路助力。 聯系我們 張校助理夢露17521235450(微信同號) 張校助理甜甜18964906011(微信同號) 張校 13524470127(微信同號)